問題解答 | GastroPlus軟件溶出模型的介紹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模型描述藥物的體內釋放
GastroPlus中都有哪些描述藥物體內釋放的溶出模型,以及如何合理選擇這些模型?
答:
-目前在GastroPlus中內建了Johnson (默認), Wang-Flanagan, Instant Dissolution, Z-Factor (Tabkano)四個溶出模型,這四個溶出模型用于速釋制劑的藥物釋放過程。其中Johnson模型認為原料藥是非球型顆粒;而Wang-Flanagan則是球型顆粒;Instant則忽略了溶出動力學,藥物按照溶解能力瞬間完成釋放過程;Z-Factor則進一步結合體外溶出曲線及其對應的溶出條件,計算出溶出因子Z,并進一步代入到模型中描述藥物的釋放過程??牲c擊右邊的問號標識,了解各個溶出模型的詳細信息;
-此外,GastroPlus還提供了描述緩釋制劑釋放過程的模型,分別為Tabulated和Weibull Function。其中Tabulated是列舉體外溶出實驗測定的數據,加載至軟件中并作為藥物體內釋放行為的曲線,以描述體內的釋放過程;Weibull Function則是根據數據公式,擬合得到各種釋放曲線,并進一步用于體內釋放環節的模擬(可點擊該選項,查看Weibull方程的具體特征);
-對于建立并驗證速釋制劑的PK模型,一般優先選擇Johnson溶出模型計算藥物在體內的釋放行為;而受溶出過程影響較大的緩釋制劑,則一般Load體內溶出數據(Tabulated)并用于描述藥物在體內的釋放過程(此時,通常需要加載生物體相關的溶出曲線,并通過Weibull Function擬合得到一條完整的溶出曲線進行模擬;如果不確定所加載的溶出曲線是否有相關性,此時需要評估溶出的體內外相關性);
-在確認體內溶出過程之外的其它ADME環節均合理的情況下,希望開展溶出的體內外相關性工作,通常選擇Z-Factor (Takano)溶出模型(需對應速釋劑型)或者Tabulated體外溶出作為體內的釋放曲線(需對應緩釋劑型),并進一步預測PK曲線,通過對比預測PK曲線與觀測血藥濃度-時間數據點是否吻合,以此判斷體內外相關性的程度;
-如果希望通過體內PK曲線反推釋放曲線(應建立在其它ADME環節均準確的基礎上),一般采用Weibull Function擬合不同的釋放曲線,并確定哪條曲線預測的PK曲線可以吻合觀測值,由此得到相應的釋放曲線。該做法一般可以假設不同的Weibull參數并得到不同的釋放曲線,進一步預測PK曲線并和觀測值進行重合度的比對(卷積方法);也可以借助Optimization模塊,以觀測血藥濃度-時間數據點為目標,由軟件自動推算出合適的Weibull參數及對應的釋放曲線(反卷積法)。